近日
近日,中国自动化学会发布了《关于举办2023-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的通知》。
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是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之一。
一、大赛介绍
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人文引领、以劳育人、智能驱动、人才强国”的大赛宗旨,致力于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多元思维、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大赛主题
自主、协同、探究、实践、创新。
(二)五育并举
1.德:家国情怀、志存高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责任担当、公民义务
2.智:科学精神、科技知识、科研方法、国际视野等。
3.体:身心健康、体育品德、运动技能等。
4.美: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艺术表现、创新设计等。
5.劳: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
比赛发文
二、大赛安排
2023-2024学年AILD大赛由初赛、复赛和全国决赛组成。地方选拔 (初/复赛) 于大赛通知发布后,由全国组委会及各地方组织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于全国决赛报名前进行。
拟定时间安排为
(一) 2024年2月-3月,在线报名及初赛选拔。
(二) 2024年4月-5月,复赛。
(三) 2024年5月,公示全国决赛晋级名单。
(四) 2024年6月或7月,全国决赛 (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点石成金(智能农场)挑战赛参赛群体将全面覆盖小学(三年级以上)、初中、高中在校学生,分为小学组(三年级及以上)、初中组、普高组。
(二)参赛形式及人数:点石成金(智能农场)挑战赛为团队赛,参赛选手以团队为单位参赛,每队2名参赛选手,1名指导教师。
(三)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委、教育厅、教育局)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
四、赛项说明
赛项采用虚拟世界与真实应用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通过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智能农业的模拟和监控,深度介入农业智能化,使参赛选手深刻领悟农业科技的前沿动态,帮助参赛选手学习智能化在基础农业中的实际应用。
参赛队伍需要设计一套通过物联网数据协议实现虚拟现实孪生互动的智能农场系统,系统需具备环境数据(土壤湿度、环境温度等)监测、灌溉、环境补光、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多环节智能化设计。
五、赛项内容
(一)初赛
结合组委会公布的初赛主题,参赛团队协同设计一张人文海报(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形式均可)。
海报内容:学校全称、队名:队长、队员、指导教师、AILD大赛logo、队员集体劳动场景照片(可以是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
海报规格:竖排90cm(宽)X120cm(高),jpg格式、2MB以内。
(二)复赛
复赛采用线上形式进行,围绕“智能农业”主题,参赛选手根据竞赛任务要求,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虚拟场景,完成虚拟任务挑战。
(三)决赛
决赛采用线下形式进行,围绕“智能农业”主题,决赛选手需通过编程软件与硬件结合,实现虚拟与现实交互,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人工智能作品。
(各阶段详细赛项规则以组委会发布为准)
六、奖项设置
(一)初赛不设奖项,不发证书。
(二)复赛按照评定的成绩排名,分为金牌、银牌、铜牌三个等级(比例2:3:4),复赛证书由全国组委会盖章。
(三)全国决赛按照评定的成绩排名,分为金牌、银牌、铜牌三个等级(比例2:3:5),全国决赛晋级名单由复赛参赛选手成绩决定,以公示为准,决赛获奖证书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盖章。
(四)初赛、复赛和全国决赛成绩不公布原始分数。
七、推荐原因
(一)更具权威性
白名单赛事具有教育部认证资质,且都为优秀竞赛类项目,它既具有成熟的全方位评估体系,也比一般的赛事更具含金量。赛事更官方、性质更公益,评估标准更成熟全面。
(二)更具公信力
教育部的白名单比赛有着一套完善的、全面的评价体系,比起普通的高校,它更有公信力,也更有权威的背书,公立学校的认可度和奖项含金量都很高。
(三)更具增值效益
教育部的白名单比赛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磨砺技艺的平台,更如一块试金石,助力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学生的自身价值和影响力,学生参与其中,无疑是对个人或团队实力的有力背书。
物联网对学生的作用
01 学习物联网、虚拟仿真等人工智能技术
在赛项推荐的交互式教育平台中,学生可亲手搭建一个数字化智能农场模拟系统,并通过代码、图形化编程等实现虚拟世界与实物沙盘的交互与联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物联网、虚拟仿真以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前沿科技。
这一项目不仅寓教于乐,更以一种创新且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革新应用,帮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同步领悟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变革,培养他们的前瞻性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
02 了解现代农业背后的科学原理
通过软硬件的深度耦合与协同运作,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背后的科学原理,引领学生洞悉物联网技术中的互动机制,生动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驱动农业迈入智能化、智慧化的新纪元。
03 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
赛项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所依存的环境生态因子,诸如环境温度、土壤湿度等成分的深度探究,将引领学生洞悉光合作用这一生命奇迹的内在机制,以及其在植物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独特影响。进而启迪学生对植物生长奥秘的探索热情。
并借此契机唤醒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议题的高度关注和深厚责任感,培养其视生态保护为己任的情怀,使他们在理解自然律动的同时,也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植于心。
,中国自动化学会发布了《关于举办2023-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的通知》。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是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之一。
一、大赛介绍
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人文引领、以劳育人、智能驱动、人才强国”的大赛宗旨,致力于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多元思维、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大赛主题
自主、协同、探究、实践、创新。
(二)五育并举
1.德:家国情怀、志存高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责任担当、公民义务
2.智:科学精神、科技知识、科研方法、国际视野等。
3.体:身心健康、体育品德、运动技能等。
4.美: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艺术表现、创新设计等。
5.劳: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
比赛发文
二、大赛安排
2023-2024学年AILD大赛由初赛、复赛和全国决赛组成。地方选拔 (初/复赛) 于大赛通知发布后,由全国组委会及各地方组织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于全国决赛报名前进行。
拟定时间安排为
(一) 2024年2月-3月,在线报名及初赛选拔。
(二) 2024年4月-5月,复赛。
(三) 2024年5月,公示全国决赛晋级名单。
(四) 2024年6月或7月,全国决赛 (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点石成金(智能农场)挑战赛参赛群体将全面覆盖小学(三年级以上)、初中、高中在校学生,分为小学组(三年级及以上)、初中组、普高组。
(二)参赛形式及人数:点石成金(智能农场)挑战赛为团队赛,参赛选手以团队为单位参赛,每队2名参赛选手,1名指导教师。
(三)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委、教育厅、教育局)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
四、赛项说明
赛项采用虚拟世界与真实应用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通过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智能农业的模拟和监控,深度介入农业智能化,使参赛选手深刻领悟农业科技的前沿动态,帮助参赛选手学习智能化在基础农业中的实际应用。
参赛队伍需要设计一套通过物联网数据协议实现虚拟现实孪生互动的智能农场系统,系统需具备环境数据(土壤湿度、环境温度等)监测、灌溉、环境补光、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多环节智能化设计。
五、赛项内容
(一)初赛
结合组委会公布的初赛主题,参赛团队协同设计一张人文海报(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形式均可)。
海报内容:学校全称、队名:队长、队员、指导教师、AILD大赛logo、队员集体劳动场景照片(可以是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
海报规格:竖排90cm(宽)X120cm(高),jpg格式、2MB以内。
(二)复赛
复赛采用线上形式进行,围绕“智能农业”主题,参赛选手根据竞赛任务要求,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虚拟场景,完成虚拟任务挑战。
(三)决赛
决赛采用线下形式进行,围绕“智能农业”主题,决赛选手需通过编程软件与硬件结合,实现虚拟与现实交互,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人工智能作品。
(各阶段详细赛项规则以组委会发布为准)
六、奖项设置
(一)初赛不设奖项,不发证书。
(二)复赛按照评定的成绩排名,分为金牌、银牌、铜牌三个等级(比例2:3:4),复赛证书由全国组委会盖章。
(三)全国决赛按照评定的成绩排名,分为金牌、银牌、铜牌三个等级(比例2:3:5),全国决赛晋级名单由复赛参赛选手成绩决定,以公示为准,决赛获奖证书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盖章。
(四)初赛、复赛和全国决赛成绩不公布原始分数。
七、推荐原因
(一)更具权威性
白名单赛事具有教育部认证资质,且都为优秀竞赛类项目,它既具有成熟的全方位评估体系,也比一般的赛事更具含金量。赛事更官方、性质更公益,评估标准更成熟全面。
(二)更具公信力
教育部的白名单比赛有着一套完善的、全面的评价体系,比起普通的高校,它更有公信力,也更有权威的背书,公立学校的认可度和奖项含金量都很高。
(三)更具增值效益
教育部的白名单比赛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磨砺技艺的平台,更如一块试金石,助力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学生的自身价值和影响力,学生参与其中,无疑是对个人或团队实力的有力背书。
物联网对学生的作用
01 学习物联网、虚拟仿真等人工智能技术
在赛项推荐的交互式教育平台中,学生可亲手搭建一个数字化智能农场模拟系统,并通过代码、图形化编程等实现虚拟世界与实物沙盘的交互与联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物联网、虚拟仿真以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前沿科技。
这一项目不仅寓教于乐,更以一种创新且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革新应用,帮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同步领悟科技进步带来的产业变革,培养他们的前瞻性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
02 了解现代农业背后的科学原理
通过软硬件的深度耦合与协同运作,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背后的科学原理,引领学生洞悉物联网技术中的互动机制,生动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驱动农业迈入智能化、智慧化的新纪元。
03 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
赛项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所依存的环境生态因子,诸如环境温度、土壤湿度等成分的深度探究,将引领学生洞悉光合作用这一生命奇迹的内在机制,以及其在植物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独特影响。进而启迪学生对植物生长奥秘的探索热情。
并借此契机唤醒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议题的高度关注和深厚责任感,培养其视生态保护为己任的情怀,使他们在理解自然律动的同时,也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植于心。